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走进李袁村
发布日期:2024-04-19  浏览:  发布人:傅华  来源:   打印正文

4月1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李袁村小分队32位师生代表,集中乘车赴常熟市李袁村进行社会实践。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进美丽乡村,共赴青春之旅”,旨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引导青年学子关注乡村变迁、投身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这堂“大思政课”中主动担当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李袁村位于常熟市沿江经济开发区,碧溪镇西南,常浒河畔,全村面积4.08平方公里。近年来,李袁村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积极探索,全力推进宜业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楹联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苏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村”“苏州市美丽菜园示范村”“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 “江苏省健康村”“苏州市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一、参访文明实践站,感受乡村振兴新气象

下车后,同学们进入李袁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站坐落于问村,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这里,有全市首家村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李袁“问书房”、人文馆、党建馆、文创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多功能厅、志愿者服务站、妇女微家、常青藤艺术中心等文化场馆。这些文化载体全面展示了李袁村的历史文化底蕴、社会事业发展和三产融合前景,为村民和来访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据李袁村讲解员介绍:“这里原来是村里废弃的学校,如今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是考虑到文化的传承。”

在李袁村文明实践站,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新气象。这些实践站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实践站,不仅有许多村民积极参与各种文明活动,推动乡村的发展和进步的图片,还可以看到村民们在这里读书、学习技能、举办文化活动,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的资料。通过这些活动,村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并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访文明实践站,同学们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的成果,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感受到乡村发展的新气象。大家纷纷表示这将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刺激了自己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和支持。


二、领略乡贤风采,汲取精神文化

第二站同学们走进李袁村名人馆,名人馆里访先贤,穿越古今,致敬先贤。李袁村历史名人馆位于李袁村南塘南岸千村美居区域,馆内共分四个展厅——古代名人、近现代名人、烈士英名、奇人黄摩西。讲解员介绍了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孟宗、季氏南渡世家始祖季陵、问村的陈易、王振声等名人;近现代的7位名人秦钟琪、薛建白、顾砥中、卢文彩、秦增煌、焦康寿、顾建矾;文坛先驱黄人的传奇故事;还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程振生、沈同生、秦栋臣等英雄人物事迹。

伴随着讲解员的介绍,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同学们沿着历史足迹仔细地寻找李袁村历史名人的身影,对李袁村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赞叹着先贤们不平凡的一生,也激励着同学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建设美丽新乡村再创辉煌。朱子彦同学说:“李袁村之行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旅程。李袁村红色文化氛围浓厚,可以感受到当地人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珍视。我学习了当地的历史,聆听了先烈的光辉事迹,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豪迈和无私奉献。李袁村的风景也是一绝,当地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次实践让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激发了我对革命历史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责任感。我会将实践的感受带回家中,继续学习和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创新治理模式,铺就幸福底色

在乡村会客厅里,同学们被李袁村的“五治融合”理念所吸引。所谓五治,是指发挥“先锋领治”引领作用、发挥“村民自治”主导作用、发挥“履约法治”保障作用、发挥“乡风德治”教化作用、发挥“数字智治”优化作用。在乡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过程中,李袁村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共富裕的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和数字赋能,以领治为引领、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以智治优管理,构建以“五治融合”为抓手的治理体系,全域实行,全员实干,保障了全面实效,为李袁村高质量发展和村民的宜居宜业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实效,形成了充满活力、团结和谐的文明乡风。通过这一堂“乡村振兴”现代治理的思政课,同学们深切体会现代治理带给新时代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本次活动,让广大同学了解,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基本风貌,关注社会最新发展,更具场景感、真实感和参与感利于深刻的感受到绿色发展的具象化实现,铸就“行走的思政课”红色文化的育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