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之窗 > 正文
从三个维度做好理论宣传工作
发布日期:2022-07-13  浏览:  发布人:  来源:   打印正文

理论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党的宣传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新时代理论宣传工作需要增强政治意识,注重创新思维,践行群众路线。

增强政治意识

坚持党性原则。理论宣传工作作为党的宣传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高扬党的理论旗帜,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的权威和党的团结。积极宣传阐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宣传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理论宣传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从理论的高度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的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积极贡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理论宣传工作要实现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性、系统性和预见性的功能,发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解释生活中出现的新趋向,提高干部群众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能力,就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正确舆论导向贯穿理论宣传工作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对于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敢于交锋、敢于亮剑,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注重创新思维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理论宣传工作必须把握这一本质要求,增强创新意识,实现创新发展。注重创新思维需要适应时代要求,着眼发展需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具体问题的具体结论,避免教条式学习、教义式理解、僵化式宣传,而需要进行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探索。坚持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避免照抄照搬、拿来主义,但也不是另起炉灶、取而代之,需要有的放矢、符合实际、秉持原理、尊重经典,生发出适应发展要求和发展需要的新诠释、新阐发、新创造。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能简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直接寻求答案,但确实需要用其基本的理论观点加以具体分析、探索。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不是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而是需要分析和阐释。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证变化。理论宣传工作尤其需要对新情况、新任务、新矛盾、新挑战理性看待、科学研究、系统解答。

践行群众路线

践行群众路线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共赢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增进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推进事业发展。

注重语言学视角。任何现实实践都是特定时空之中特定人群之活动,要使理论成为实践的有效成分,就必须使理论现实地存在于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活动之中。做好理论宣传工作不能将理论局限于少数人之中,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高深莫测、玄妙难懂之错觉,而应该使之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广大人民群众是理论宣传工作的实践主体,在理论宣传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取得工作实效。注重语言学视角,需要充分考察人民的知识基础、工作阅历、生活习惯等对于其接受理论的重大影响作用,在新时代语境下和生活境遇中生动活泼地展现理论的魅力和实践品格。突出言语表达、话语分析和语用效果,用富有时代特点的鲜活语言,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和易于接受的传播途径阐释理论,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接地气”的话语说明白,使科学的理论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代代相承。

坚持生活化原则。理论的功能在于武装人民、指导实践,理论宣传必须走进群众,植根群众,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实践和改造世界的功能。理论宣传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人民主体地位,聆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使广大人民群众理性看待、科学对待生活本身与理论活动之间的关系,使科学理论成为党员干部的坚定信仰和广大人民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紧密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和美好愿望出发,始终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积极打造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社会氛围,努力营造和谐厚重、务本求实的社会环境。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使广大人民群众从物质和精神各方面充分享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才能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者:李忠双(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网